2012-05-28

Paolo Giordano - 質數的孤獨

"如今马蒂亚已经懂得,选择只是几秒钟的事情,然后用余下的时间来还债。"

"因为那些我们不爱的人对我们的爱只停留在表面,很快就会挥发掉。"

"多年来,她一直置身于纷乱的纠结中,而马蒂亚恰恰就是她纠结的尽头。如果说还有可能解开或者放松她的心结的话,那么就要拉动现在正捏着她指间的绳头。"

(這本是看簡體的,雖然繁體版放作者照片真的很帥,但簡體版的書皮比較符合書名)

在書店翻閱時就很喜歡這悲劇情節的開頭,但是幾個月後到上海才買下她
這城市雨下得頻繁,書也翻得特別勤....

對於質數的解釋:
在自然數所形成的無盡序列中,存在著一些特別的數字,也就是質數,它們只能被自己本身與1除盡。雖然它們就像其餘的數字一樣,被兩個自然數夾在中間,不過卻具有某種奇怪的特質,讓它們不同於其他的數字,並且保有一道神秘誘人的光環,因而引起了數 學家的興趣。
然而在這些質數之中,又存在著一些更特別又更迷人的數字,學者們將其定義為「孿生質數」,也就是僅僅被單獨一個數字隔開來的兩個質數,例如111317194143……漸漸地往前數下去,這些數字出現的頻率就越來越低,但是數學家們相信,當你想要投降了,不想再數下去了……卻又會在這個時候碰上另外一對孿生質數,孤獨地想要相互依偎在一起。

不難與小說中的男女主角做聯想,劇情看似平鋪直述卻又像一首首的小調,淡淡憂傷的唱著
我相信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個體,在這狹窄的星球上彼此碰撞
我也相信真的有一個和你像到不可思議的另一個個體存在
看似近 卻遠,看似假 卻真
那是一種觸不到的無力和無助感,讓人對變化太多的世界失望

總覺得劇情的線是很實際的,包括厭食厭世,家庭失和婚姻失調等等
這些東西存在你我周遭,以一種極緩慢的速度進行著
當然也包括書裡沒有句點的愛情
(我私心希望他們的故事還沒結束,我也選擇這樣相信著)


每個人都希望被理解,被愛
但更重要的是
我們要先學會表達愛,而這需要勇氣



2012-05-24

川本三郎 - 我愛過的那個時代

我愛過的那個時代 : 當時,我們以為可以改變世界
  

很喜歡附標,太切題

原本作者只是單純的回述自己在二十多歲的城市和社會體驗
但免不了的要回憶到那段過往
這不是令人回想起會微笑或是充滿彩色泡泡的回憶錄
就像譯者說的 這是傷痕累累的青春告白

這個時期的日本是處於瘋狂內鬥,反美情緒激昂和社會運動盛行的時代
造就了嬉皮和和平活動 還有影響作者的學運
當時的音樂電影大眾藝術也是現今看來特別的獨具味道
這就是時代的洪流下產生不同階段人們的面貌

我認為作者川本三郎先生是很勇敢的
畢竟在那個充滿暴動和抗議鬥爭的時代
能夠靠自己的意志思考和行動 是非常需要衝動和勇氣的
雖然也坦然了自己身為記者內心的糾結和無奈
也在回首時承認當時自己的天真

書中還有大量的關於日本60年代的刻畫
回想起來那真是個對我來說很神祕的年代
除了曾經在村上春樹的書裡讀過一些相關文章
但一直有"當時的日本竟然是這個模樣啊~"的驚嘆

看完心情是沉重的,果真是傷痕累累
唯一能振奮自己的是電影由妻夫木聰飾演作者
期待!





2012-05-16

Eric Rohmer - 六個道德故事


「當敘述者正在追求一個女人時,他邂逅了另一個女人,這個女人纏住了他的注意力,直到他找回原先那個女人為止。」

這是侯麥簡短的概述本書六個道德故事的內容
當然,還有很多其他的東西

由思想延伸出對話,再由對話產生衝突
衝突導致對立,卻也推進了故事線
每個故事的敘事者都是男子,但是看似主觀的操控下卻巧妙的平衡了各方立場
說著情慾,謊言,思念,忌妒,憤怒,當然都圍繞著愛情


怎麼說呢?這種筆觸是很細膩的
細膩到像水一樣滲透進你腦中,自然的產生畫面
還沒看過新浪潮電影的我,在搜尋以下圖片後赫然發現
那沙灘上既清純又狡猾的女人就是我幻想的樣子


感情談道德就太不道德了,畢竟一句話 一個眼神就可以在瞬間讓愛情變質
不是嗎?



(好古典的書封)


午後愛情故事 - 我最喜歡的一篇

這海報真的太美了!!!!!

蒙索街的麵包店女孩 -電影一幕


2012-05-08

月有陰晴圓缺

發生了一件很可怕的事情  可怕到讓人不敢相信是真實發生的
對所有朋友來說  都是劇烈的衝擊
恍如夢一場   瞬間變了樣   一切都來的太快太讓人措手不及

人生充滿各種不可能的可能    我們無法預知何時會有重大的變化
但我們能珍惜和所愛的人相處的時光  好好把握每次的相聚
每段緣分都是彼此的福分  要感激  要知足

親身經歷過了生離死別 哭過痛過復原過後
都有些對生命的體悟...
就像這首我很喜歡的宋詞 水調歌頭的詞句
現在咀嚼起來  是因為成熟而苦澀的滋味

"人有悲歡離合   月有陰晴圓缺
此事古難全  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"

2012-05-04

黑巧克力 Chocolat noir extra fin

每個人都有食物的死穴
有人不吃榴槤
有人不吃灑椰子粉的麵包
有人不吃花豆
有人不吃豬腸雞爪
當然  也有人不吃巧克力
(其實以上都是我 哈哈哈)

認識我的人都知道 我不愛吃巧克力
除了金莎, 77乳加, Snickers這種有包花生, 加料的之外
否則一般巧克力放在我嘴邊只會讓我作噁
要是放進我嘴裡我則是會真的嘔出來

從小就是這個死樣子,直到今年轉性了

我的第一片黑巧是在在上海Hershey's巧克力博物館失心瘋
因為她們包裝都超精美啊~(蠻膚淺的)
於是我買了一盒小包裝又特價(蠻貪小便宜的)輕巧又可愛

當我把那一小片拆開 啃一小口含在嘴裡時
簡直就像好姨在食神裡面滾叉燒般的喜悅~~
那美妙滋味是苦中帶香,濃郁又順滑的口感
口齒中殘留著黑巧克力的餘味
除了被幸福感包圍之外 頓時整個人好像都性感起來
這就是黑巧克力讓人無法抵擋的魅力

愛上這滋味之後開始每周定期進新貨
每次逛超市一定晃到巧克力區搜尋黑巧
看到Extra Fine Dark這三個字就另人(我)興奮
包包裡放一片黑巧也另人(我)安心
我愛死了撥巧克力 "喀! "那種輕輕的聲音
還有拿著一小片邊走邊啃的暢快感

那麼 就來心情點播一首性感的chocolate吧! "喀!"